一、苏港大地学与城市环境联合科考项目
1. 项目简介
由必赢242net牵头,联合多学院共同发起的“苏港大地学与城市环境联合科考”项目现正式启动2025年度预报名工作。项目联合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香港特区知名高校,依托国际一流科研资源,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地球系统科学拔尖人才。
2025年度的联合科考计划于6月24日至7月2日开展(共计9天)。此次科考将通过跨学科联合实践,探索城市化进程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实习地点包括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赤洲岛恐龙化石发掘地,以及香港城市地质工程与生态建设的示范项目。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将有机会实地观察和深入理解城市发展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全面认识香港独特的地质历史与生态系统,为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科学视角与启发。
项目教学团队由南京大学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香港合作院校的教授共同组成,通过地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的融合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系统性、跨学科的地球科学思维与全球视野。
2. 实习地点
(1)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中生代火山活动遗迹与构造运动典型剖面;国际地学研究热点区域,包含多种海蚀地貌与地质构造。
(2)赤洲岛白垩纪化石遗址:香港地质公园核心区,保存白垩纪恐龙化石层;解密香港“海上红层”的形成环境。
(3)香港城市环境考察点:城市地质工程与生态建设典型案例;历史建筑环境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对比研究。
(4)多所高校学术参观: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等高校校园及实验室。
3.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将分为预热、野外、总结三个阶段:
(1)预热阶段(6月24日之前):教师将详细介绍野外实习地点和相关研究,通过小组调研与讨论,引导同学发现科学问题并确定小组课题,并赴南京周边开展预热实习。
(2)野外阶段(6月25日—7月2日):为期一周的香港科考之旅,在内地和香港老师的联合指导下,于香港多个地点开展实地调查和课题研究。
(3)总结阶段(7月3日—12月31日):完成实地考察后进行课题研究的深入分析、总结与成果展示。
4.指导教师
南京大学:必赢242net谭道远副教授、张霞副教授、姜宝玉教授;
校外教师: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岭南大学等相关领域知名教授。
二、中-土东地中海大地学联合科考项目
为拓展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南京大学将开展中土(中国-土耳其)东地中海地区地学联合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现将相关报名事宜通知如下:
1. 项目简介
本项目由必赢242net牵头,联合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环境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共同开展,与土耳其库库罗瓦大学深度合作。实习以“特提斯构造域碰撞与后碰撞带的地质演化”为主题,依托板块构造理论,充分利用土耳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开展科考和科研训练。
土耳其地处亚欧大陆交界处,是由多个大陆块体拼贴而成,保存了大洋打开、洋壳俯冲、块体碰撞等过程的丰富地质记录,堪称地质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实地观察土耳其不同的岩石大地构造单元、蛇绿岩套组合、古老大洋的碳酸盐沉积记录等多样地质现象,还能深入了解地壳俯冲和碰撞阶段的成矿地质作用、新构造与地震活动记录等专业内容,同时领略作为欧亚大陆桥的土耳其的人文地理风貌。
通过此次实习,旨在实践和巩固同学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地学研究兴趣,促进“三三制”2.0教学模式中专业型向学术型的转变,为国家培养复合交叉型地学人才。此外,该项目还将助力建立新的海外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校际间广泛合作。
2. 项目安排
(1)前期筹备(4-6月):完成学生遴选;开展土耳其地理、人文、社会现状的学习;梳理科研训练内容;办理师生签证、机票、住宿、租车等差旅事项。
(2)行前准备(7月):详细介绍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项;进行实习分组,凝练科学问题并布置任务。
(3)土耳其境内实习(15天,7月底-8月初)
第1天:从南京出发,经上海转机抵达伊斯坦布尔,最终前往阿达纳。
第2天:在库库罗瓦大学地质工程系听取土耳其南部区域地质特征的讲座。
第3-15天:依次前往卡拉伊萨利镇、赛姆贝伊利-费克、奥斯曼尼耶、梅尔辛等多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各类地质现象,如浊积岩、蛇绿岩、火山岩等。实习最后一天进行总结与报告会,同学们分组用英语总结实习内容,带队教师提问并讨论,随后乘飞机返回上海,再转至南京。
3. 指导教师
南京大学:必赢242net连东洋副教授、王博教授、蔡鹏捷博士;
土耳其库库罗瓦大学:Osman Parlak教授、Atike Nazik教授。
三、中-俄贝加尔湖大地学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
1. 项目背景
贝湖项目始自2006年,是我校最早的本科生国际化野外实践教学活动之一,迄今已组织开展了7次,是南大本科生全球科考的品牌项目之一。
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的贝加尔湖,是早古生代岛弧与陆地碰撞而关闭的古海洋,与我国东部当下板块的俯冲碰撞阶段具有可比性。新生代,这里的陆地持续快速张裂,充水形成世界最深的淡水湖,正处于大陆向大洋转化的初期阶段,火山地震地热活动与地表过程活跃,加之大量的生物特有种和古老种,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组成了世界其它地区难以见到的天然而生动的地学实验室。增温的表层湖水沿张裂谷口快速侵入,谷地中冻土层消融,全球变暖的地区响应敏感。这正是我校选择这一地区持续进行本科生大地学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的重要原因。
2. 项目内容与日程安排
2025年是项目第八次实施,项目邀请本校相关学院的高年级本科生加盟组队,向国内一流高校本科生开放,遴选优秀中学生参加。同时,今年俄方计划选拔优秀本科生参加,共同组成中俄师生科考团队。
科考时间计划为7月26日~8月10日,为期16天,境外15天。科考活动工作语言为英语。
基于2019年对南贝加尔湖的前期考察,今年增加湖上路线的时间,科考区域从中贝加尔湖拓展到南贝加尔湖西岸。湖上路线4天,从南贝加尔湖到中贝加尔湖,陆上路线6天,伊尔库茨克市与路上行程6天。
充分利用伊工大在中贝加尔湖西岸的野外基地(幽谷中的小木屋),中俄师生携手,陆上与湖上7条考察路线,观湖、爬山、溯河、探洞、登岛、追风,与海豹碰面,与岩石对话,寻访当地布里亚特与俄罗斯文化,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交叉,实施跨学科、综合型、研究性大地学科训工作。
组团完成后,利用若干周末时间进行相关背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办理相关审批、护签等手续。出发前进行1周的行前培训,野外结束在俄进行科考成果汇报。9~10月进行科训项目全面总结。
3. 指导教师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张永战副教授、王玮助理研究员(本科教学秘书);必赢242net黄周传教授;
西伯利亚大学地学院:L.I. Auzina副教授、K.M. Konstantinov教授、V.L. Ruposov副教授、Y.A. Anayko博士。
四、大湾区灾害性天气与城市防灾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
1.项目简介
由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牵头,联合必赢242net、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等共同发起的“大湾区灾害性天气与城市防灾全球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现正式启动2025年度预报名工作,同时项目拟招募4名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参与科考计划。项目联合香港科技大学、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国际一流科研资源,通过行前2个多月的科研训练、在大湾区的参观学习、聆听讲座、动手实践和科研实训、返回内地后的后续科研总结以及召开全球科考与科研训练汇报会,最终完成这个具有国际化特色、灾害性天气与城市防灾的全球科考和科研训练项目。使得学生直接在学科前沿环境中“浸润培养”,点燃学生在“高深知识”追求中的深层动力和持久力,并激发“气象报国”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2. 项目内容与日程安排
2025年度的科考计划于8月16日至8月25日开展(共计10天)。本次科考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包括行前基础科研培训、大湾区科考和科研训练和回国后的科考总结,其中行前培训6-8次,大湾区科考10天,通过大湾区科考与科研训练让参与同学了解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机理,以及城市化进程对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影响等,并在相关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技术上获得卓有成效的培训,针对具体科学问题能得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结果。
3. 项目指导教师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赵坤教授、张宁教授、周博闻教授、储可宽副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陈飞教授、杨嘉川副教授。
五、中-挪极地气候与环境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
1. 项目简介
此项目主要基于南京大学与挪威卑尔根大学近20年的科研合作,以及当前由南京大学和挪威卑尔根大学共同主持承担的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挪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北极和青藏高原加速变暖过程及对欧亚气候的协同影响”和“北极关键海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与中纬度气候的联系”,由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合作进行该项目的执行。
参加项目的学生为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必赢242net(1名优秀本科生)、南赫学院。通过行前3个多月的科研训练、在挪威的参观学习、动手实践和科研实训、返回国内后的后续科研总结以及召开全球科考与科研训练汇报会,最终完成这一紧扣当前地学国际研究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球科考和科研训练项目。
2. 项目安排
本次科考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包括行前基础科研培训、挪威科考和科研训练和回国后的科考总结。其中行前培训6次,国外科考8天,通过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让参与同学了解挪威及相关的北欧学派关于极地气候与环境研究的发展,深入认识北极地区的天气气候特征、北极增暖的观测事实,以及相关的地球系统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针对相关的科学问题能初步得到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结果。
第一阶段:行前培训:2025年5月、6月、7月
第二阶段:赴挪威科考和科研训练:2025年8月3日-8月10日(暂定)
第三阶段:后期总结,2025年9月1日-10月30日
3. 指导老师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张洋教授、孙旭光教授、胡海波教授;
挪威卑尔根大学:极地气候与环境方向Thomas Spengler教授、Noel Sebastian Keenlyside教授、Tore Furevik 教授、Camille Li 教授。
六、招募办法和申请材料
1. 招募对象
主要面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大地学)专业方向2022级和2023级在读本科生、在读研究生(导师同意,且研究方向与科考项目相关)。鼓励特别优秀的2024级本科生报名,其中,苏港大地学与城市环境联合科考项目亦欢迎环境科学、新闻传播、社会科学的相关专业的学生积极报名参与。
按学校的规定,以上科考项目均纳入暑期课程。顺利完成实习和所有学习、研究任务的同学,将获得1学分或可申请认定项目制课程。
每个项目将向入选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收取一定的费用,根据实习成本不同,每人收费约3000-5000元,用于个人境外餐费和部分车船费。
2. 选拔方式
(1)初选:学院召集遴选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个人简历和拟开展研究方向等材料进行资格筛选。
(2)终选:学院组织面试,学生展示个人介绍,并汇报自己拟开展研究方向、研修计划等。遴选小组将从学习/科研能力、英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化研究视野等角度进行打分排序,并综合考虑各项目要求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3. 申请材料
(1)本科生申请人:报名表应具体写明专业方向、学习成绩(包括学分绩点及专业排名百分比)、科研/竞赛经历(注明项目名称、个人角色与成果,可附证书)、语言/专业技能证书(附件)、兴趣标签(用3个关键词概括核心优势)、拟开展的研究方向陈述(不超过300字,英文,勿用AI编写)。本科生需注明个人特长与爱好,提出自己在实习队中发挥何种角色的设想。
(2)研究生申请者:报名表中详述个人学术履历(突出与报名项目的领域相关性)、参加科研项目与研究成果(展示成果与本项目关联性、个人贡献)、代表性论文目录(标注署名位次,可附代表性论文电子版)、学术标签(用3个关键词定义研究方向)、拟开展研究方向的陈述(不超过500字,英文,勿用AI编写)。研究生申请人须提交导师签署的同意函,其中需明确承担考察期间的国际旅费。
4. 报名日期
即日起至2025年4月20日。
请有意报名的同学填报报名问卷
https://www.wjx.cn/vm/t9FhyR0.aspx(本)
https://www.wjx.cn/vm/h78F00x.aspx (研)
5. 咨询联系人
茆老师 myafeng@126.com;025-89681069(本科生)
马晗瑞 mahanrui@nju.edu.cn;025-89680703(研究生)